锐评|商户被迫自己发电?警惕合同纠纷破坏营商环境_经营_单位_问题
“静谧、优雅,走在这里感觉时间都变慢了。”经过多年苦心经营,北京的秀水南街走红网络,沿街各具特色的美食咖啡商铺,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,有“最美一条街”之称。
然而,就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当口,却出现了一桩麻烦事。简单来说,由于房屋产权单位与物业管理单位陷入合同纠纷,“房租该缴给谁”令商户们不知所措,以至于一些欠费商户被现行物业“拉闸断电”,只能“手工发电”自救。这里头,涉及一家产权单位、两家物业单位,权利义务关系较为复杂。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,商户是无辜的,不论是冒着风险向其中一方缴纳房租,还是硬着头皮“摸黑”开店,抑或支付违约金关店撤走,都意味着经营受损。
发生在秀水南街的闹心事虽为个案,却不乏典型意义。由于各种原因,本市一些园区、房屋都存在复杂的产权关系,多方之间利益不同又各占法理,产生的矛盾问题往往一时难以解决。对于承租的经营者来说,一个稳定的预期至为关键,如果动辄因为口水仗罗圈架而停摆,不仅造成直接损失,更严重影响长期经营的信心。
展开剩余45%近些年,从审批做“减法”,到政策做“加法”,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费了不少心血。但上述案例提醒我们,优化营商环境除了要解决好明面上的梗阻,也不能忽视那些潜在风险。
目前,有关部门已介入了房屋产权单位与物业管理单位的纠纷,达成协议后,各商户电力有望尽快恢复,未来相关纠纷也将在合法合理的框架下继续推进解决。这场本不该出现的“闹剧”,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。既然关乎公共利益,那么一些问题就不能纯靠当事方“自行消化”,需要有关部门向前一步、主动调解,稳定商户的经营预期。当然,很多“硬骨头”并不是一两次沟通就能啃下的,但将服务意识贯穿工作全流程,持续消除可能“硌痛”企业脚步的小石子,体现的是一座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诚意。
关于优化营商环境,有一句颇为形象的比喻:解决突出问题是“止血疗伤”,打磨治理细节是“强筋健骨”。坚持接诉即办,真正排忧解难,让企业感受到真切的获得感和便利性,城市营商环境才能再上新台阶。
图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发布于:北京市